全球铜矿资源正面临着日益枯竭的严峻挑战,这绝非危言耸听。从数据来看,全球铜矿平均品位从 1900 年的 4% 降至 2024 年的 1.07% ,这意味着开采同样数量的铜,需要挖掘更多的矿石,不仅开采难度大幅增加,成本也直线上升。像智利、秘鲁等传统的铜矿开采大国,其老矿区资源逐渐枯竭,开采效率不断下降,不少矿山面临着减产甚至关闭的困境。

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洛阳钼业和紫金矿业等头部企业的新增产铜量备受关注,它们的新增产铜量将占到全球增量的 25% 。然而,即便如此,面对 AI 发展带来的铜需求爆发式增长,供需缺口仍在逐渐扩大。据相关预测,未来几年全球精炼铜供需缺口将持续存在,甚至进一步扩大,这无疑为铜价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。
奥林巴斯 vanta 手持光谱仪登场
(一)再生铜业发展现状与挑战
在政策支持、市场需求增长和技术进步等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动下,再生铜业正驶入发展的 “快车道” 。2024 年1-8月中国进口废铜 151.36 万吨,119.35 亿美元 。从产量数据来看,2024 年我国再生铜产量为 415 万吨,其中再生精炼铜占比 77.11%,直接利用再生铜占比 22.89% 。国内再生铜需求总量达到 405.4 万吨,同比增长 4.51% 。而且,中国再生铜市场规模也在稳步扩张,2016 年约为 1080.84 亿元,到 2024 年已上升至 2854 亿元左右,期间复合年增长率达 12.9% 。

不过,再生铜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。行业内部竞争异常激烈,众多中小企业技术水平有限,环保意识淡薄,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整体的发展步伐。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,如同海上的狂风巨浪,给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带来了巨大考验,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。并且,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,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来满足环保要求,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,对企业的生产过程提出了更高的标准。
(二)奥林巴斯 vanta 的神奇之处
面对再生铜业的复杂检测需求,奥林巴斯 vanta 手持光谱仪凭借其卓越的性能,成为了行业内的得力助手。

高精度检测
vanta 手持光谱仪配备了高精度、高灵敏度的探测器以及多道信号处理技术,这使得它能够实现 ppm 级的检测精度 。在再生铜的检测中,它就像一位火眼金睛的 “质检员”,能够准确测定铜合金中主量元素及痕量元素的含量,有效区分复杂检测环境中可能出现的谱峰重叠问题,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。比如,在检测铜锌合金时,它可以精确地测量出铜(Cu)、锌(Zn)等元素的含量,帮助企业严格把控产品质量,避免因成分偏差而导致产品性能出现问题。
2. 快速检测提效率
在再生铜回收现场,时间就是金钱,效率就是生命。vanta 手持光谱仪仅需几秒至几十秒即可完成检测并现场得出结果 ,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。以废旧金属回收为例,工作人员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大量的废旧铜合金进行快速分类,迅速判断其价值,为后续的回收利用工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。在生产过程中,它也能实现实时监控,及时发现材料成分的变化,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。

3. 无损检测保价值
采用 X 射线荧光(XRF)技术的 vanta 手持光谱仪,无需对样品进行切割、溶解等破坏性处理,就能完成检测 。对于高价值的再生铜来说,这一特性至关重要。它在不破坏样品原有价值的前提下,完成对样品成分的分析,降低了样品损耗和后续处理成本。比如,一些珍贵的铜制文物或艺术品,在需要检测其材质成分时,vanta 手持光谱仪就能大显身手,既满足了检测需求,又保护了文物的完整性。
4. 坚固耐用适应强
再生铜业的工作场景往往十分恶劣,高温、粉尘、潮湿等情况屡见不鲜。vanta 手持光谱仪整机通过 IP54 或 IP55 防水防尘等级,并通过美军标准 810 - G 的 1.2 米高空跌落测试 ,能够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稳定运行。无论是在矿山开采现场,还是金属加工车间,它都能经受住考验,为用户提供可靠的检测服务,成为用户在复杂工作环境中的坚实后盾。
5. 便携性好超灵活
vanta手持光谱仪体积小、重量轻、便于携带和操作 。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检测,无需将样品送至实验室,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。在进行野外废旧金属回收检测时,工作人员可以轻松地将其携带到现场,随时对发现的废旧铜合金进行检测,为回收工作提供及时的决策依据,提高了检测的灵活性和便捷性。

(三)全新 SDD 技术,强势升级
奥林巴斯 vanta 二代引入了全新 SDD 技术,让其在检测铜合金再生资源时的表现更加卓越。全新 SDD 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探测器的性能,显著提高了检测速度和精度 。在对铜合金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检测时,vanta 二代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给出更准确的结果,为企业的生产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持。在分析一些复杂的铜合金成分时,它能够更快速地识别出各种元素,并且对元素含量的测定更加精确,有效避免了因检测误差而导致的生产失误,极大地推动了铜合金再生资源分析的发展。
